友情链接
通知公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通知公告 >

关于组织参加教育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5-06-02 16:22:00   点击量:

       各团总支: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15〕4号)文件精神,我校决定组织大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团委。学校成立专家委员会,聘请校内外相关行业专家,负责参赛项目校级评审推荐。聘请创业导师和专家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辅导团队参赛工作。各团总支要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由院长或书记亲自负责,组建参赛团队,指派有经验和责任心的教师任团队指导老师,指导团队参赛工作。
    二、参赛对象
  大赛分为创意组和实践组。
  创意组参赛条件:申报人是团队负责人或创业企业法人,为我校在校生,团队尚未正式注册或注册时间晚于2015年5月1日。
  实践组参赛条件:申报人是团队负责人或创业企业法人,为我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创业企业在2015年5月1日前已注册。
       以创新创业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学院组建团队,每个参赛团队成员不少于3人。
    三、参赛项目要求
  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产业紧密结合,培育产生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推动互联网与教育、医疗、社区等深度融合的公共服务创新。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互联网+”传统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含一二三产业)领域应用的创新创业项目;
  2.“互联网+”新业态: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创业项目,优先鼓励人工智能产业、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互联网金融、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大规模个性定制等融合型新产品、新模式;
  3.“互联网+”公共服务:互联网与教育、医疗、社区等结合的创新创业项目;
  4.“互联网+”技术支撑平台: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创业项目。
  参赛项目内容须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参赛项目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项目鉴定证书、专利证书等。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对于已注册运营的项目,在报名时需提交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相关证明材料。
   四、工作日程安排
    (一)宣传动员
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把动员组织参加各级创新创业大赛作为深化本单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安排专人负责,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认真做好大赛宣传动员工作。要动员广大学生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
(https://cy.ncss.org.cn)官方网站,主动了解竞赛规程,积极报名。
    (二)项目申报
       各学院推荐符合条件的项目参赛,并在7月10日下午5:00之前将项目计划书(纸质版1份和电子版)、项目汇总表和PPT电子版报至校团委(咨询电话18932949582,联系人:王鸿)。
       1.项目计划书申报。创意组根据团队创意设计撰写项目计划书,实践组根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撰写创业项目计划书。内容主要包括产品/服务介绍、市场分析及定位、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团队介绍及其他说明。
       2.项目PPT展示。项目展示内容主要包括产品/服务介绍、市场分析及定位、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团队介绍等。可进行产品实物展示。
    (三)学校评选
       各单位申报项目按照汇总表的顺序,逐个项目进行展示及答辩。首先,项目负责人进行PPT展示介绍,要求语言表达简明扼要,条理清晰时间不超过3分钟;各位专家进行提问,项目团队进行答辩(限时3-5分钟);最后各位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选,提出改进意见,择优推荐省级参赛项目。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本次大赛规格高、时间紧,各学院、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指定专人负责大赛的各项工作,为参赛学生创造条件,确保本次大赛的顺利开展。
       2.大力宣传。各学院、相关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在学生中广泛宣传大赛有关精神,让学生深入了解大赛的重要意义,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推动学生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成果转化,激发广大学生投身创业实践的热情,在校内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共青团河北传媒学院委员会
                                                                                                                           2015年6月
附件一:https://www.hebic.cn/uploadfile/2015/0711/20150711123525886.doc
 



[版权所有]河北传媒学院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兴安大街109号    [邮编]051430

办公电话:0311-68017026、85273723

冀ICP备11024535号-1    本站由【蓝点网络】设计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