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社会实践·我们都是答卷人|社会实践活动中期综讯(三)
发布时间:2024-09-12 16:23:26 点击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校团委结合学校“大思政”教育体系和“8+6”育人工程建设,组织开展2024年河北传媒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和帮助广大河传青年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积极投身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我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自6月份启动以来,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校团委组织遴选,共有106支队伍获准立项,7月8日,我校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各实践小分队陆续奔赴河北、安徽、河南、江西、山东、江苏、山西等地,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文化传承、爱国主义教育、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基层服务六个方面开展社会实践。


















“语韵飞扬”实践团,值普通话测试30周年之际,赴石家庄藁城区岗上镇,开展“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来到乡村,向村民推广普及普通话,通过互动教学激发村民学习兴趣,并收集宝贵意见。他们走进东邑小学,创新教学模式,融合教育与娱乐,围绕普通话历史、重要性及文化传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有效提升学生普通话水平。实践团不仅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更在过程中锤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活力。




我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自6月份启动以来,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校团委组织遴选,共有106支队伍获准立项,7月8日,我校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各实践小分队陆续奔赴河北、安徽、河南、江西、山东、江苏、山西等地,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文化传承、爱国主义教育、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基层服务六个方面开展社会实践。


















“语韵飞扬”实践团,值普通话测试30周年之际,赴石家庄藁城区岗上镇,开展“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来到乡村,向村民推广普及普通话,通过互动教学激发村民学习兴趣,并收集宝贵意见。他们走进东邑小学,创新教学模式,融合教育与娱乐,围绕普通话历史、重要性及文化传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有效提升学生普通话水平。实践团不仅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更在过程中锤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活力。




“新”欣“乡”荣社会实践团深入石家庄市行唐县西城仔村围绕“乡村振兴”主题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持恒心、秉初心、暖民心、立决心、强信心,他们参观御叶坊茶厂和生态园等基地并与驻村书记一同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学习经验;以“集中宣讲+分散入户”双线并行的方式在西城仔村开展理论宣传、反诈防骗知识、耕地保护宣传等活动;发挥专业优势,依托“理论+实操+互动”直播技能、结合AI技术,以数字化宣传西城仔村文化以及文创设计,助力当地特色农产品的推广与销售;以生动的讲解和案例分析,向孩子们推广普通话,还为村民们带来了一场接地气的“村晚”,现场掌声不断。实践团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五心’并聚共促乡村振兴”的坚定信念。






鼓韵传声实践团携手星火影像社团赴山东滨州南街村,探访非遗瑰宝九龙翻身领子鼓。该鼓乐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却因传承乏人面临困境。团队深入调研,体验鼓乐魅力,通过新媒体广泛传播,吸引公众关注。实践团成员与村支书及村民交流,探讨非遗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学习文化传承经验。此外,团队还参观了帝师故里——杜受田故居。庭院内集中展示杜氏家族读书明理、节俭养德、谦恭正直、清廉为官的优良家风。在这里,成员们观摩家风代代传的优秀传统文化,濡染齐风鲁韵,追慕圣哲先贤。此次活动不仅让青年学子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更激发了他们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2024年暑期,我校师生行走祖国大地,感受时代巨变,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截至目前,共有57支社会实践小分队如期完成实地调研,35支社会实践团队被新华网客户端、石家庄日报、今日头条、中华网、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河北新闻网等媒体关注报道67次。校团委继续开展“行走的思政课”——《2024社会实践·我们都是答卷人》青春风采联展专栏,发布专题报道40期,制作发布主题微团课4期。通过社会实践,实现了将学校专业教育向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延伸,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校内共性培养与社会实践个性发展结合,夯实了我校“思政+专业+社会实践”的实践育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