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社会实践·我们都是答卷人|社会实践活动中期综讯(二)
发布时间:2024-09-11 15:51:00 点击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校团委结合学校“大思政”教育体系和“8+6”育人工程建设,组织开展2024年河北传媒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和帮助广大河传青年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积极投身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我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自6月份启动以来,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校团委组织遴选,共有106支队伍获准立项,7月8日,我校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各实践小分队陆续奔赴河北、安徽、河南、江西、山东、江苏、山西等地,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文化传承、爱国主义教育、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基层服务六个方面开展社会实践。




















康养服务队以“基层服务”为主线,前往河北唐山、保定、廊坊及山东青岛、菏泽、潍坊多地进行“康养服务乡村”实地调研。实践团队通过纸质问卷调查和走访等方式,了解老年人康复养老的难题,为探究当地康复养老医疗体系做好前期准备。在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服务队深入白马川村和田家庄村基层,不仅开展了志愿服务、健康义诊、健康知识宣讲等活动,还专访了当地村书记及卫生院院长,深入了解农村养老现状与问题。通过访谈,服务队得知当地村委会与卫生院紧密合作,为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制度、免费体检及无障碍设施等支持,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服务队成员充分利用专业知识与技能,为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义务按摩等多项志愿服务,同时就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此次实践不仅增强了当地老年群体的康养意识,也为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馍”力绽放实践团深入山西省闻喜县,探索当地非遗瑰宝——花馍。小队成员们汇聚运城,启程前往花馍展馆,初步领略花馍的历史底蕴与精湛工艺,感受其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与匠人精神。小队前往山西卫嫂食品有限公司,与花馍传承人贺铁芳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花馍在民俗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寓意深远的图案设计。在公司的花馍制作车间,成员们亲身体验了从和面、塑形到蒸制、上色的全过程,见证了面粉到精美花馍的神奇蜕变。在贺师傅的悉心指导下,大家亲手尝试制作,虽过程繁复,但那份触摸传统文化的喜悦难以言表。此次实践不仅让成员们掌握了花馍制作技艺,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紧迫感,更激发了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



“石榴籽,紧紧抱”民族团结实践团前往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深入了解新疆文化,传承“石榴籽精神”,促进各民族团结。成员们参观了胡希纳瓦维吾尔民族乐器馆及特色用品店,了解到维吾尔族乐器的历史与制作工艺与维吾尔族的手工艺品,在与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中,同学们持开放的心态去欣赏和体验不同的文化,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魅力。对哈萨克族女孩进行采访,团队成员进一步了解了哈萨克族的地毯文化和特色美食,感受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与差异。同时,实践团来到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茹莎娜家庭进行采访,茹莎娜组建了帮助弱势群体的“爱心实践团”,用实际行动传递着爱与温暖,为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此次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56个民族如同璀璨星辰,共同汇聚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温暖星河。同学们将携手共进,用行动和真情共绘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2024年暑期,我校师生行走祖国大地,感受时代巨变,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截至目前,共有49支社会实践小分队如期完成实地调研,27支社会实践团队被新华网客户端、石家庄日报、今日头条、中华网、河北新闻网等媒体关注报道40次。校团委继续开展“行走的思政课”——《2024社会实践·我们都是答卷人》青春风采联展专栏,发布专题报道31期,制作发布主题微团课4期。通过社会实践,实现了将学校专业教育向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延伸,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校内共性培养与社会实践个性发展结合,夯实了我校“思政+专业+社会实践”的实践育人模式。

我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自6月份启动以来,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校团委组织遴选,共有106支队伍获准立项,7月8日,我校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各实践小分队陆续奔赴河北、安徽、河南、江西、山东、江苏、山西等地,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文化传承、爱国主义教育、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基层服务六个方面开展社会实践。




















康养服务队以“基层服务”为主线,前往河北唐山、保定、廊坊及山东青岛、菏泽、潍坊多地进行“康养服务乡村”实地调研。实践团队通过纸质问卷调查和走访等方式,了解老年人康复养老的难题,为探究当地康复养老医疗体系做好前期准备。在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服务队深入白马川村和田家庄村基层,不仅开展了志愿服务、健康义诊、健康知识宣讲等活动,还专访了当地村书记及卫生院院长,深入了解农村养老现状与问题。通过访谈,服务队得知当地村委会与卫生院紧密合作,为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制度、免费体检及无障碍设施等支持,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服务队成员充分利用专业知识与技能,为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义务按摩等多项志愿服务,同时就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此次实践不仅增强了当地老年群体的康养意识,也为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馍”力绽放实践团深入山西省闻喜县,探索当地非遗瑰宝——花馍。小队成员们汇聚运城,启程前往花馍展馆,初步领略花馍的历史底蕴与精湛工艺,感受其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与匠人精神。小队前往山西卫嫂食品有限公司,与花馍传承人贺铁芳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花馍在民俗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寓意深远的图案设计。在公司的花馍制作车间,成员们亲身体验了从和面、塑形到蒸制、上色的全过程,见证了面粉到精美花馍的神奇蜕变。在贺师傅的悉心指导下,大家亲手尝试制作,虽过程繁复,但那份触摸传统文化的喜悦难以言表。此次实践不仅让成员们掌握了花馍制作技艺,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紧迫感,更激发了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



“石榴籽,紧紧抱”民族团结实践团前往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深入了解新疆文化,传承“石榴籽精神”,促进各民族团结。成员们参观了胡希纳瓦维吾尔民族乐器馆及特色用品店,了解到维吾尔族乐器的历史与制作工艺与维吾尔族的手工艺品,在与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中,同学们持开放的心态去欣赏和体验不同的文化,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魅力。对哈萨克族女孩进行采访,团队成员进一步了解了哈萨克族的地毯文化和特色美食,感受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与差异。同时,实践团来到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茹莎娜家庭进行采访,茹莎娜组建了帮助弱势群体的“爱心实践团”,用实际行动传递着爱与温暖,为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此次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56个民族如同璀璨星辰,共同汇聚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温暖星河。同学们将携手共进,用行动和真情共绘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2024年暑期,我校师生行走祖国大地,感受时代巨变,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截至目前,共有49支社会实践小分队如期完成实地调研,27支社会实践团队被新华网客户端、石家庄日报、今日头条、中华网、河北新闻网等媒体关注报道40次。校团委继续开展“行走的思政课”——《2024社会实践·我们都是答卷人》青春风采联展专栏,发布专题报道31期,制作发布主题微团课4期。通过社会实践,实现了将学校专业教育向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延伸,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校内共性培养与社会实践个性发展结合,夯实了我校“思政+专业+社会实践”的实践育人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