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社会实践·我们都是答卷人|社会实践活动中期综讯(一)
发布时间:2024-09-10 14:43:00 点击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校团委结合学校“大思政”教育体系和“8+6”育人工程建设,组织开展2024年河北传媒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和帮助广大河传青年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积极投身实践活动,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我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自6月份启动以来,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校团委组织遴选,共有106支队伍获准立项,7月8日,我校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各实践小分队陆续奔赴河北、安徽、河南、江西、山东、江苏、山西等地,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文化传承、爱国主义教育、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基层服务六个方面开展社会实践。




























河传青年实践小分队赴河北雄安新区走访调研。小分队先后走进雄安印象展览馆、容城县北后台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雁翎队纪念馆、嘎子村、孙犁纪念馆等地进行实地调研,队员们深入了解白洋淀地区的英雄事迹,通过一桩桩感人的故事,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张张定格历史的照片,感受到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不懈努力。在雄安印象展览馆,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人工智能赋能城市发展的魅力;在白洋淀聆听“雁翎队”的英勇事迹,感悟孙犁笔下“文字的力量”。在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们利用专业所长,与AI技术相结合,制作以“智启红色记忆,挺膺时代担当”为主题的“追光团校”微宣讲小课堂视频。实践队员们表示,今后将不断地把红色精神融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遗艺生辉”小分队、“天色云锦,地上霞衣”实践团以中华文化传承为主线,实践队员们穿梭于扬州、南京的博物馆、社区与历史文化街区之间,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访谈、团队讨论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扬州市非遗文化、南京云锦的历史背景、文化含义及其文化价值等,以此增强团队成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传承意识。此次活动,同学们体悟到了文化之美,并在实践中坚持传承与传播统一,有效诠释了河传学子用行动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助力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2024年暑期,我校师生行走祖国大地,感受时代巨变,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截至目前,共有40支社会实践小分队如期完成实地调研,19支社会实践团队被新华网客户端、石家庄日报、今日头条等媒体关注报道。校团委继续开展“行走的思政课”——《2024社会实践·我们都是答卷人》青春风采联展专栏,发布专题报道20期,制作发布主题微团课4期。通过社会实践,实现了将学校专业教育向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延伸,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校内共性培养与社会实践个性发展结合,夯实了我校“思政+专业+社会实践”的实践育人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