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我们都是答卷人
2025社会实践·我们都是答卷人|社会实践活动中期综讯(四)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6日   发布人:河北传媒学院共青团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校团委结合学校“大思政”教育体系和“8+6”育人工程建设,广泛组织引领青年学生投身乡村和基层开展社会实践,直观体验党的创新理论在祖国大地的生动实践,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今年,我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华文脉传承、乡村振兴实践、科技创新研学、美丽河北调研、社会服务践行、卫国戍边服务等内容,青年师生奔赴祖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大课堂上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青春河传”社会实践队走进张北县玉狗梁村与大圪垯村,用双脚丈量乡土,以实干助力振兴。在“中国瑜伽第一村”玉狗梁,队员参与田间瑜伽课堂,与村民共劳作、谈发展,了解村书记打造瑜伽民宿村的转型规划;在大圪垯村,跟随返乡书记李丽娟考察石柱群与湿地生态,协助开展生态保护宣讲,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实践期间,队员全程参与“村晚”筹备,搬道具、搭舞台,与村民共唱红歌、共舞篝火,用青春活力点亮乡村夜晚。活动被中华网、中国日报报道,团队以专业所学赋能产业升级、守护生态资源,在田埂村舍间读懂乡村振兴的深层肌理,用实际行动书写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草编康演蒲公英小分队赴邯郸禹善非遗残疾人传承教育中心开展实践,推动非遗与公益融合。活动首站溯源草编技艺,队员参观工坊、学习原料甄选至编织成型的全流程工艺,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分组实践,完成编织作品,搭建活态传承桥梁。同步聚焦残障群体关怀,运用康复知识提供按摩理疗,组织文艺互动缓解身心压力,并协助搬运物资、整理展厅,以实际行动传递温暖。此次实践将专业所学融入社会服务,既让非遗文化通过青年参与焕发新活力,又以平等尊重理念助力残障群体,彰显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担当,为文化传承与公益创新注入青春动能。
“石榴籽同心队”赴孟村回族自治县以“民族团结+乡村振兴”为核心,融合专业赋能基层发展。团队首站探访八极拳展馆,挖掘非遗中“各族共练、聚力守家”的团结基因,体验拳法并记录其通过体教融合、研学课程活化传承的实践;走进“全国文明村”卜老桥村,用短视频、图文记录汉回和睦、红色历史与乡村新貌,协助整理档案、更新宣传栏;深入村落走访,倾听汉回村民“节日互助、合作经营”的生动故事,感受习俗交融的团结纽带;聚焦丁庄村牛羊肉产业,针对商户依赖线下的问题,教学短视频拍摄、直播运营等融媒技能,助力拓宽线上销路;同时开展为期一周的支教,定制语文、数学、趣味英语及手工课程,通过一对一辅导、游戏互动关爱困难学生,用知识陪伴守护乡村儿童成长。此次实践被多彩青年、中华网报道,团队以专业所长推动文化传承、赋能产业发展、传递温暖关怀,彰显青年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让“民族团结一家亲”在乡土间落地生根。
各团队以青春之力赋能基层发展,用实际行动书写青年担当。“绣韵南粤”实践团在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通过博物馆参访、传统建筑考察及手工体验等形式探索粤绣文化内涵,结合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展现顺德魅力,推动传统文化传承;“药香赋能·足跃乡村”暑期三下乡实践团深入河北省行唐县,开展中医药文化探寻、乡村实践体验与产业发展调研,以足球人拼搏协作精神助力乡村振兴,让中医药文化焕发新生机;“C大调”小分队在指导老师赵晓雪带领下,由北向南探访沈阳、邯郸、枣庄、重庆四地抗战遗址,传承党的光辉历史与伟大抗战精神,锚定青春坐标;“血脉传承”实践队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展沉浸式草原非遗文化探寻,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三下乡星火小分队前往石家庄市西柏坡纪念馆和平山县北庄村,追寻革命先烈足迹,感受西柏坡精神内涵,以宣传实践传承红色文化。
“瓷韵薪火”实践小分队走进景德镇研习陶瓷技艺与历史,将文化底蕴转化为儿童课堂,以青春视角让千年瓷韵在孩童心中扎根;“烽火石榴籽”实践小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沧州孟村、黄骅探访多处纪念馆与小学,开启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薪火相传,青春逐梦”实践团走进石家庄金地小学,开展剪纸文化支教、表演艺术教学、英语趣味课堂三大主题活动,为基层儿童暑期生活注入青春活力,助力教育;“冀”忆犹新传承团奔赴广东开平与河北石家庄,以“镇濠泥鸡”“藁城宫灯”为双线索,通过调研、访谈、宣传与少儿教育推动南北非遗对话,践行保护责任;“烽火旋律队”在前往山东、河南、安徽、河北、山西、宁夏等地开展多视角爱国主义教育,被多家媒体报道,用行动书写青春担当。
截至目前,我校共有71支社会实践小分队奔赴祖国各地开展实践调研,53支社会实践小分队被中国教育新闻报、中国青年网、中华网、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等媒体关注报道,制作微团课3期,校团委“青春河传”公众号《2025社会实践·我们都是答卷人》青春风采联展专栏发布专题报道62期。河传青年牢记总书记嘱托,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以实际行动践行“传媒是社会的良知,人类的道义”的校训精神,奋力在社会大课堂上书写青春答卷。